《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四类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上古天真论》
上文提到的“真人”其实就像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描述的真空状态一样,牛顿定律描述的是力学的真空状态,而“真人”就是人修炼所能达到的极致状态。是否真的有人达到,不可考究,也没必要考究。
古人能有时间进行修炼的,必然是衣食无忧的上层阶级。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活动,吃饱了没事干就是修炼。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慢慢就有人可以感受到体内气机的运行。古人把体内气机的运行轨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经络,而穴位则是经络上感受比较强烈的地方。武侠小说上常说用气冲破穴位大概穴位就是气可以冲破人体而出的位置。
现在的世界纷繁复杂,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摒除杂念,进行长期的修炼了。因此,炼气,感受气在体内的运行已经成为一种大多数人无法相信的事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气”已经只能和武侠小说,甚至神化传说挂钩了。
“真人”这个词我们在武侠小说中见过,最出名的就是张三丰被称为“张真人”。虽然张三丰可能并没有真正的达到“真人”的境界,但是这也说明了人们对张三丰修炼程度的肯定。真正的“真人”可能应该更接近于修仙小说中仙人的状态了。“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已经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了。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上古天真论》
“至人”这个词我们就几乎没有听说过了。但是从我们常用的一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至高无上”,“至”就是极的意思,说无上,但其实是有上的,这个上就是“真”,所以其实“至”就是在“真”以下的最高了,当然文中也说了“亦归于真人”,也就是说虽然分为“真人”和“至人”,但其实至人差不多也可以归为真人一类了。“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基本也是仙人的状态了。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上古天真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圣人”和“贤人”这两个词就更贴近于真实的生活了。我们对这两个词也比较熟悉。但是需要区别的是,我们平常说的圣人和贤人,更多的说的是品德上的圣贤,而这里的圣贤指的是修炼上的层次差异。
“亦可以百数”,达到圣人的层次,就可以活几百岁了。
“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能达到贤人的层次就是我们常说的寿终正寝了。
由于现在的人很少修炼了,所以能达到“贤人”,也就是寿终正寝,基本已经是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