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理论为什么一直是正确的
攻击中医的人经常会拿中医不发展这件事来反对中医,因为西医是一直在发展的,所以是先进的,但是中医几千年了没什么发展,还是在用几千年前的理论体系,所以由此说明中医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落后的。下边我就来写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对于不了解中医的人来说,提出这种疑问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现在社会的主流文化是西方文化,或者叫科学文化。科学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它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就意味着现在科学的认知都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被新的发现和研究颠覆,就像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颠覆了传统力学的认知一样。这时候我们就会说最新的发现和认知是先进的,而之前的发现和认知是落后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发现,必须要发现物质的存在,或者用可重复的实验证明物质的存在,科学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发现的细致程度,或者说取决于发现用的仪器的精确程度。比如人眼能看到的发现肯定是落后于显微镜下的发现。一旦有了更精确的仪器,发现了新的物质或者现象,很可能就颠覆了之前的认知。这本身是一种很高效,又易于推广的研究方法。但是将科学运用于医学之后形成的西医就会因为科学的这种特性而产生出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西医对于人体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或者说,科学永远也无法把人体彻底研究清楚。而医学体系对于人体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人们看待人体,看待疾病的态度。因此,西医看待人体以及看待疾病的正确程度将永远处在一个“发展中”的状态下。也就是说,现在认为是正确的认知,很可能明天就变成不正确了。医学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原来人们觉得阑尾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日本曾经做过一个决定,那就是在婴儿出生的时候,直接顺便做一个手术把阑尾都切除掉,这样以后就不会得阑尾炎了。若干年之后,经过统计发现,这一批被切除阑尾的小孩长大以后普遍免疫能力低下,因此得出结论,阑尾具有免疫功能。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先进”与“落后”的例子,认为阑尾没有任何功能是落后的,认为阑尾具有免疫功能是先进的。我们可以因此而说,西医进步了。但是代价呢?代价就是这一批小孩将终生免疫能力低下。为了证明或者发现阑尾的作用,就需要以一批人的健康为代价。而且,这也仅仅是通过统计发现了这批人普遍免疫能力低下,这样就能确定失去了阑尾不会对每个个体造成其它的影响吗?并不能。可能阑尾本身还具有其它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每个人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并不相同,这时,西医就无法通过统计得出正确的结论了。科学是基于统计的,看的是大多数人共性的问题,但是要知道人体是非常微妙的,两个人在相同的环境下,做相同的事,吃相同的东西,这两个人的生理状态就能相同吗?并不能,因此人体的个性化差异是非常大的,用基于大多数人的统一标准再反过来对照每一个人就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以上是西医对于人体的认识问题,我们再说一说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问题。与认识人体一样,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也是基于发现,通过各种检查的发现。先是观察大多数人某个指标的值,统计得出正常值的区间,然后反过来对照每一个人,如果不在这个区间,则认定为异常,某些指标异常则认定为疾病。上面已经提到过,这种用大多数人的值来对照每一个人的值,是有很大问题的。而且,这个正常值也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通过不断的统计,某一个值的正常区间是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比如现在的认知是某个指标处于4-7之间属于正常,那么3则偏低,8则偏高,都为异常,诊断为疾病,进行治疗。过了几年,通过更多的研究,这个正常区间改为5-8了,这时,之前指标为4的人可能病情被延误了,之前指标为8的人可能被错误治疗了。这些人都成为了这项科学发展的牺牲品。所以为什么西医的理论体系要不断的进步?就是因为只有进步才能避免更多的错误治疗!一句话,西医是在不断的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
说了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我们再来说一说西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因为西医认识疾病是基于检查的,所以西医治疗疾病也是基于检查的,也就是说,只要通过检查发现人的指标到达了正常区间,就意味着病治好了,而治疗的目的也是想办法让指标进入正常区间。由此,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总结为“补”,“压”,“灭”,“切”,少了补一点,多了压下去,不该有的用药物消灭掉,实在不行直接切掉。逻辑上听上去好像很可理。但是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叫“病”?我们都有过这种体会,可能你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到医院一检查,哪都正常,所以医生告诉你,没病,回家吧。又可能你哪都没事,没有感觉任何异常,到医院一检查,一堆问题,医生告诉你,有病,要住院。相信指标而不相信人体自身的感受,这叫郑人买履。第二个问题,治疗到底治的是什么?用各种手段,让指标进入正常区间,就叫治疗了吗?高血压,糖尿病为什么要终生用药?就是因为需要用药物维持人体的指标达到正常状态,这里注意一个词叫“维持”。河水要决堤了,怎么办,把堤再垒高一点。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懂,垒高河堤可以解一时之困,但决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找到河水上涨的原因所在,想办法让河水不再上涨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用药物维持指标只能作为一时之计,而绝非是治疗手段,况且这还没有考虑到服用的药物本身又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影响。“绝症”癌症亦是如此,不论是放疗、化疗还是手术,只是杀灭了繁殖出来的癌细胞,并不解决根本问题。而这些治疗手段本身给人体带来的创伤很可能比这个病本身对于人体的影响还要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况且根本没有治疗到重点,最终病人只能在疾病与治疗的无数次交战中被损耗殆尽。之所以西医对于这些病束手无策,是因为还没有通过统计找出得这种病的人的共性。每个人得这种病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无法用统计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也就无法总结出得这种病的原因,更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在西医能够根据统计得出结论之前,当前的这些病人,只能又成为牺牲品了。
以上说的这些是西医的局限性。发展,进步其实是西医的无奈之举,因为用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可能一下子了解到人体的全部的,所以只能一点一点的发展,一点一点的进步。假设西医可以在某个时候了解到人体的全部,那么这个时候西医其实就不再需要发展和进步了。但是,事实上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
说了西医的局限性,再来说一说中医。
中医对于人体的研究并不像西医那样基于细致的发现,而是用整体的观念来看待人体,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医看待人体并不是只看人体本身,而是要结合自然,以自然界的外环境类比人体的内环境。中医的理论体系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自然界分阴阳五行,人体内也分阴阳五行。自然界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正常的时候人体也是正常的,六气过多,则称为六淫,人体受六淫影响则会生病,比如我们平常说的风寒感冒,就是人体感受风寒侵袭而出现流清涕,头疼等症状。通过长时间的归纳总结,中医们将各种症状进行归类,总结出了人得病的规律,并且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类比人体的各种状况,也就是中医说的取类比象。中医治病需要先辨证,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然后找到这个病人具体的发病原因,进而对症用药。由于中医辨的是证候,所以会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也就是说相同的原因,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症状,而不同的原因也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症状。并且,即使辨证一致,不同的医生也可能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用什么方法反而不那么重要了,也就是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那么中医为何没有进步呢?“进步”则意味着要推翻之前的说法,上面提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基于阴阳五行学说。阴阳讲的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上下,大小,黑白,寒热,除非这个世界改变到没有上下,大小,黑白,寒热之分,否则,阴阳又怎么可能被推翻呢?五行讲的是生克制化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除非人类改变到没有了父母子女,上下级,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否则,五行又怎么可能被推翻呢?至于六气与六淫以及中医的治疗思路,无非是受寒了,想办法温一下,太燥了,想办法润一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只要这些道理不变,那又何来推翻一说呢。当然,对于具体的某一种药的药效可能需要从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但是中医的理论体系是放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或者落后的。
对比中西医看待人体,看待疾病,治疗疾病的方式可以看出:西医是基于微观的,而中医是基于宏观的;西医是割裂的看待人体,细致的分析某个器官、组织的各项指标,而中医是整体的看待人体,辨证的分析疾病生成的原因;西医是以把指标回归正常区间为治疗目的,在治疗的同时可能给人体带来更大的损伤,而中医是以调节病人身体内环境为目的,治疗只会让人体越调越平衡,不会对人造成其它的损伤;西医在没有总结出致病原因或者没有研究出针对性药物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而中医调节的是人体内环境,只要内环境平衡了,不管什么病都可以恢复;西医治病是一时的,一个病治好了任务就结束了,下次有病了再治;而中医养生是长久的,内环境的调节也需要病人长期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让病人树立一个正确的健康观念,不断的修炼自己,保护自己不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