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断发达,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到底该重点关注孩子哪方面的发展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小的时候家长对孩子基本都是散养状态,只要能顾住吃喝,其它的就不考虑那么多了。到了我们这一辈人小的时候,吃穿用度已经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因为以他们的经验来说,孩子的学习好坏与否是第一位的,只要学习好,将来就会有好的前途。而到了我们这一辈人开始当父母的时候,对于孩子的关注点就已经不仅仅是学习了,因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学习好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性格和心态,具备恰当的待人接物能力都是我们需要格外关注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各种情绪是父母难免要思考的问题。
# 正确的认识情绪
都说“孩子的脸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当了父母之后才真正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小孩的心情变化很快,一点小事就可能让他们倍感委屈,当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又会瞬间快乐的像一只小鸟。都说孩子天真烂漫像一张白纸,但其实每个孩子这张纸的材质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天生外向,遇到谁都可以一起玩,有的孩子天生内向,明明很想跟别人一起玩,却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有的孩子神经大条,遇到什么事都不太放在心上,有的孩子敏感细腻,一点小事就会影响心情。但无论如何,喜怒哀乐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正常情绪,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孩子不是只应该高兴才是正常的。孩子的各种情绪都是自然而发,让孩子感受并接受自己的各种情绪是很重要的。
其实不只是孩子,对于成人来说,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很重要的。而我们需要关注的其实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 正确的引导情绪
对于父母来说,最怕听到的声音可能就是孩子的哭声。哭也是孩子用于表达心情最直接的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孩子的哭是正常的。哭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会哭一定是因为有让孩子感到委屈,害怕的事情。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如何消解孩子委屈,害怕的情绪,而不是制止孩子哭泣。
当孩子在哭的时候,如果没有明显的原因,多半是孩子在发泄因为其它事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只需要做到四点:一、默默的陪伴着孩子,二、不责怪,三、不制止,四、不妥协。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要注意陪伴着孩子,而不是离开任由孩子哭泣,因为这个时候离开会让孩子有不安全感,反而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和慌张,使孩子哭的更严重。
不责怪是因为你并不知道孩子哭的原因。可能对于大人来说会觉得孩子在闹人,在耍赖皮,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只是想博得你的关注,想向你表示他现在的心情不好。盲目的批评责怪孩子一来会让孩子感觉更委屈,二来只会让孩子感觉你并不懂他,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之门就会向你关闭,到时再想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会难上加难。
不制止说的是不要强行制止孩子哭泣。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以训斥的口吻命令孩子不准哭,闭上嘴。这样做固然可能可以让孩子止住哭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只是把没有发泄出来的情绪憋回了内心。一则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哭,只是慑于家长的威严不得已而停止;二则孩子会认为哭就是一件丢人,可耻的事情,从而不能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不妥协的意思是不能因为孩子哭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否则一旦让孩子把哭和满足要求关联起来,就会把哭作为要挟家长的筹码,非但没有起到正确引导负面情绪的目的,反而纵容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家长温柔而坚定,以温柔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以坚定的原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 事件
有时候对于大人来说的一件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足以影响心情。昨天瑶瑶在幼儿园放学后要继续在幼儿园上口才课,老师说的时间是6点半下课,而当我6点25左右到幼儿园的时候发现其他小朋友都已经被接走了,瑶瑶是最后一个。询问之后得知因为今天上课的小朋友少,所以6点10分左右就放学了。瑶瑶见到我来接她当然十分高兴,出了幼儿园之后就要我背着她。我背着她往家走,路上她跟我说“爸爸明天你早点来接我”,我跟她解释了今天为什么来晚以后,答应她明天早点来接她,之后她就在我背上像骑马一样上下弹腾,显得很兴奋。其实平常接她放学都是自己走回家的,今天要求我背她显然是因为在幼儿园等的时间长有些委屈,看到我来了一方面比较高兴,另一方面把在等待时候的焦虑转化成了兴奋,才会出现比平常更兴奋的举动。这时候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就会平复她委屈紧张的情绪,不让这种负面情绪扩大化。